2012CB316301
清华大学
社会感知数据处理的共性问题是海量、动态、跨媒体、多模态数据的高效处理与语义理解。研究人对跨媒体信息的认知机制及对跨媒体数据高效处理的计算理论与方法,对整个项目的研究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因此,为了更好地理解社会感知数据的复杂性,我们需要从认知机理、计算理论、知识建模等角度,对跨媒体、多模态的感知数据从认知表达、计算表示、关联融合、结构发现、信息度量等多方面进行基础理论的探索。
朱小燕
姓名 | 职务 | 单位 |
张钹 | 院士 | 清华大学 |
马毅 | 研究员 | 微软亚洲研究院 |
刘宝林 | 教授 | 天津大学 |
黄开竹 | 副教授 | 西交利物浦大学 |
黄民烈 | 助理研究员 | 清华大学 |
2012CB316302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物理空间的视觉感知数据真实地反映了社会大众的“行”,具有海量、非结构、跨摄像机、跨场景、动态关联的特点。本课题围绕项目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跨场景复杂视觉数据的分析与理解”,研究从大范围监控区域分布式摄像机网络的跨时空视觉感知数据中提炼出与公共安全主题密切关联的物理场景、目标(包括人、车、物)、行为、事件、社会关系等语义信息,并实现大范围视觉监控区域的跨时空全局感知与理解。
刘成林
姓名 | 职务 | 单位 |
胡占义 | 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
吴毅红 | 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
朱松纯 | 研究员 | 北京邮电大学 |
黄凯奇 | 教授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
侯新文 | 副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
2012CB316303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网络空间的社会媒体主要反映网民群体的“言”,网络空间中社会感知数据总体上具有跨媒体、强时效互动、群体化和结构化等特点。随着博客、微博、社交网站的流行以及多媒体终端设备包括网络音视频摄像头、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人们可以很方便地在网络发表文字、图像、图形、视频、语音并茂的社会媒体,因此跨媒体成为网络数据复杂性的一个典型特征。赋予机器类似人类认知系统的跨媒体统一感知能力是智能信息处理的一个核心和热点科学问题,其中的关键问题是要将纷繁庞杂的跨媒体网络感知数据映射到高层语义空间实现统一的内容理解和信息聚合,实现公共安全隐患的预警预报。
本课题围绕项目中“跨媒体复杂网络数据的分析与理解”这一关键科学问题,重点研究网络空间的事件和群体的突发性涌现对社会公共安全产生的巨大影响,通过对网络跨媒体数据的分析与计算,自动捕捉关系公共安全的苗头性、敏感性、倾向性的网络舆情信息,及时发现关系社会公共安全的问题、群体、关系、事件等语义信息。
陈一昕
姓名 | 职务 | 单位 |
程学旗 | 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
赵军 | 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
许洪波 | 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
李刚 | 副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
谭松波 | 副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
2012CB316304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社会公共安全态势和事件线索往往同时存在于物理空间和网络空间,并且在二元空间中相互影响。因此,研究二元空间协同互动感知机制,实现二元空间协同的实体和社会群体发掘与关系分析,公共安全事件跨时空全局态势分析与预测,对准确监控、预警预报和应急处理公共安全事件是不可或缺的。本课题主要内容包括:
徐常胜
姓名 | 职务 | 单位 |
阮秋琦 | 教授 | 北京交通大学 |
唐金辉 | 教授 | 南京理工大学 |
芮勇 | 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
刘静 | 副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
向世明 | 副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
2012CB316305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本课题面向国家公共安全重大需求和社会感知学科发展前沿,在社会感知数据处理的集成与验证层次,瞄准社会感知数据处理的基础性、全局性、前瞻性科学问题,从数据资源和标准体系、可视智能分析、示范应用系统、学科发展战略四个方面开展研究,建立支撑整个项目研究的公共数据资源平台和测评标准体系并向国际学术界免费共享,通过社会公共安全态势的可视化集成本项目其他课题的研究成果,建立跨物理和网络空间的社会公共安全感知验证系统。
谭铁牛
姓名 | 职务 | 单位 |
权龙 | 教授 | 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 |
王亮 | 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
孙哲南 | 副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
陈朝武 | 研究员 | 公安部第一研究所 |
赫然 | 助理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